2005年11月28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少男少女吸毒案触痛社会神经
  9月15日凌晨,文成警方接到举报,县城某酒店有人聚众吸毒。一进入包厢,出现在民警眼前的是这样一幕:昏暗的灯光下,十几个男女不停地摇头摆尾,满屋乌烟瘴气。随后,民警在茶几上发现了吸毒工具。这十几个男女被带到公安局进行审查,发现其中9人的尿液呈阳性。
  在审问中,这9人都如实交代了吸食K粉和摇头丸的行为。
  案件被成功破获,但办案民警的心情异常沉重。这9名违法人员,年龄最大的21岁,最小的仅14岁,其中有5人未满18周岁。
  翻阅那厚厚的案卷,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,实在难以将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同那罪恶的毒品联系在一起。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吸食毒品,答案各不相同——“别人都吸了,我不吸是扫大家的兴。”“别人要我吸,我就糊里糊涂答应了。”“对毒品很好奇,听说吸食后很舒服。”等等……据交代,这些青少年都是第一次接触毒品,平日里对毒品的危害也有一定的了解,但却抱着各式各样的动机成了毒品的俘虏。
  这些青少年吸毒的过程似乎带有偶然性,但是追根究底,他们走上这条路有其必然的因素。
  据办案民警介绍,这些青少年都不喜欢上学,经常逃课甚至辍学,而且家庭疏于管理,平时就是“问题少年”。
 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,其中一部分青少年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裕,他们受家人宠爱,从自由走向放纵。14岁的胡伟去年辍学后,平时就玩玩电子游戏,或是在家闷头睡觉,从来不受家人管束。20岁的邓明3年前初中毕业后,学过裁缝、电脑,又在酒店干过,但都做不长久。据他介绍,家人对他没有要求,他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压力。
  有些人则是由于父母离异或者父母长期不在身边,从小缺乏管教,以致心理发育不健全。16岁的小兰出生后母亲就弃她而去,从小被托付给亲戚照顾,后来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平时,父亲忙于为生计奔波,很少过问女儿的教育问题。慢慢地她对学习没有了兴趣,去年干脆辍了学,在社会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性。喝酒、吸烟,斗殴,这些平常女孩子避之惟恐不及的行为,小兰却都具备了。17岁的小强是当地派出所的常客。他2002年因偷窃受到治安拘留,2004年因故意伤害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。他称之所以变成这样,是被父母害的。从8岁开始,父母就去外地做生意,他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。长久以来,顽皮的小强对于爷爷奶奶的管教都是充耳不闻。从最初的偶尔逃课,到长期不去上学,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厅、网吧、台球室、歌厅这些地方,发展到聚众斗殴、寻衅滋事、故意伤害、吸毒,畸型的生活造就了畸型心理。
  本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。
  有识人士认为,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合作,加强普法宣传教育,健全预防机制,加强同青少年的思想沟通,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条件、土壤,使这些祖国的花朵能茁壮地成长、茂盛地开放。(文中均为化名)(许希雳)